‧內有電影【特洛伊(Troy)】觀影記敘與劇情,請慎入。

‧內容針對電影【特洛伊(Troy)】劇情評述,請不要和我爭辯原始文本與這當中的差異,謝謝。


‧關於兄弟


不管我是為了什麼理由而對這部電影產生興趣,那都絕對不是愛情。

固然,木馬屠城的故事是史上有名的傾國之戀;然而在這部片裡面,年輕王子(帕理斯,Paris)和海倫口口聲聲的愛,從開場就無法吸引我的興趣,甚至覺得無聊,令我不禁合理懷疑導演或者編劇本來就有意將觀眾的目光引導到別處。愛情,似乎只是商業考量下,不得不的包裝。

和此片堅強的演員陣容一樣。

我想我的確是因為布萊德彼特而對這部電影垂涎三尺,殷殷期盼;在魔戒裡一役成名的奧蘭多布魯,和資深帥哥布萊德彼特一並肩,就無法對我產生影響力;至於同列主要演員的 Eric Bana,恕我無知,對他委實沒有印象,不過在這部片中他竟成最吸引我的角色,此是後話。

如果要我選一個字來概括這部電影,我會選「brotherhood」。或明顯、或隱晦,在片中至少有四條提及這個字眼的支線:特洛伊的兩位王子、斯巴達國王米耐勞斯(Menelaus)與他哥哥麥錫尼國王阿迦曼農(Agamemnon)、阿奇理斯(Achilles)與他的堂弟、與阿奇理斯和奧迪賽(Odysseus)。

雖然我對荷馬的史詩一點都不熟,也看出特洛伊已經不是原本特洛伊的樣子了。儘管我一直覺得片中描述的阿奇理斯有點怪,在還沒查資料之前卻不能具體說出到底哪裡不對勁,總之,這和我心中,阿奇理斯的形象並不相符。但是,全片我最喜歡的一個場景卻是阿奇理斯在山岡上的傾頹神殿裡和他堂弟比劍並且教授他戰鬥技巧的那一段。或許我總是喜歡那樣單純無礙的快樂與神采。這時候的阿奇理斯,不是出戰時人人仰慕的「希臘第一戰士」,而只是一個堂哥、一個兄弟,也許兼具了些微導師的身份。彼時丘陵翠綠、陽光流溢,生活寧靜無邪,或許有木劍碰撞的聲響,但木劍是不會威脅生命的,這裡沒有戰場上生死相搏的廝殺,有的是阿奇理斯自言一直在追尋的和平,可他卻沒有將自己的渴望也教授給年輕堂弟。現在的快樂時光,埋伏了日後的不幸與殺意。

然而,我還是那麼地喜愛著這個段落哪!那是一種值得賭注的幸福,像許多許多的幸福那樣,值得刻在生命中,始終攜帶、一直收藏。

老實說,這部電影的開場實在很不吸引我,特別是在我看到年輕的特洛伊王子把海倫帶走之後,不知道這樣可不可以說奧蘭多布魯其實演得不錯,因為我真的有想掐死這個莽撞小弟弟的衝動。如果我是他哥哥(赫克托,Hector),我可能在回程的船上就想將他和海倫一起踹下船,自此袖手不理,當然電影這樣就演不下去了,於是倒楣的哥哥預見了不可避免的戰爭。

和另一個非常歡迎戰爭的哥哥,阿迦曼農互相對照之下,也許米耐勞斯也要喟嘆,他不但保不住自己的妻子,在愛情上輸給帕理斯的同時,在兄弟情分上也沒有帕理斯來的幸運,有一個一力相挺,只因為他是我兄弟的哥哥。很顯然地,阿迦曼農不過是想利用他,達成自己的權力慾。正如特洛伊國王告訴帕理斯的,他看過許多不同起因的戰爭,但沒有一場,是為了愛。

這一場也不是。不單純是。充其量,它只是打著愛情的大旗宣戰罷了。

因此我更可以感受到赫克托的無奈與掙扎。他也有妻有子,但他的妻子卻是自己小弟魯莽行事下的間接犧牲品。但他沒有退縮,他是特洛伊王子,要為自己的愛人而戰、為自己的家園而戰、為特洛伊而戰。

老實說,提起戰爭場面,魔戒三部曲已成影史上一個不可抹滅的經典,從那之後,每一個看過魔戒的觀眾再看戰爭場面,或許都如我一般,不可避免地會與魔戒相互比較。這也是為什麼特洛伊的戰爭不但不能讓我驚豔,還讓我感到老套的緣故。但我不能不提一聲赫克托第一次出戰時所做的鼓勵演說,那絕對比魔戒中任何一次激勵士氣的開戰演說更令我動容,簡單、有力,清晰、深刻。


‧關於戰爭


戰爭片向來是好萊塢熱愛的題材,一拍再拍樂此不疲。但在眾多戰爭片中,不用說,各家導演的價值觀與所要傳達的信念絕對不盡相同,而在這部有著華麗戰爭場景的特洛伊當中,我卻看不到導演的戰爭哲學,即使有特洛伊女祭司布麗西絲(Briseis)對阿奇理斯說:

「他殺了你的堂弟,你又去殺我的堂哥,冤冤相報何時了呢?」

但阿奇理斯最終仍是隻身挑戰赫克托,並將赫克托的屍體帶回營隊。(這真是我在片中最心碎的一幕啊!)戰爭仍然繼續,並沒有停止。

即使阿奇理斯說他一直在尋找和平寧靜的感覺,但他卻覺得殺戮可以讓他留名,當他真的想退出戰局時,卻因為堂弟的死亡而無法抽身了。

當特洛伊國王在深夜潛入敵營,只為了向阿奇理斯索回兒子的屍身時,他說,「不管今夜我們達成什麼協議,明日在戰場上我們仍是敵人,我們可以互相競爭、殺戮,但我仍然可以對我的敵人心存敬意。」除此之外,關於戰爭的權力鬥爭以及其他,在特洛伊中都被浩大的戰爭場景淡化掉了。喜歡看戰爭場面的觀眾或許可以從中獲得快感,但,在那之後,卻是沒有多少值得思索的餘味了。


‧關於愛情


我知道拿愛情文藝片的標準來衡量特洛伊,是有點太過份了。但即使將這標準撂在一邊,特洛伊也絕對不能說是一部有動容愛情的電影。如我前述,帕理斯和海倫的愛情十分突兀,甚至令我感到荒謬好笑;至於阿奇理斯與布麗西斯的愛情也鋪陳的很怪異,只有赫克托和妻子的愛情讓我感到溫柔有韻。或許,是因為這一對夫妻的愛情間接投射出我心中的價值觀吧。


‧關於配樂


不論別人如何,對我來說,成功的電影配樂不但要契合劇情發展,也要扮演「召喚」聽者記憶的角色,當然本身也要動聽才行(是否要求太多?)。特洛伊的配樂對我可說是後勁強烈型,一開始聽並不喜歡,我尤其討厭人聲吟唱的部分,覺得格格不入又嘈雜,當然我知道這種安排很有「輓歌」的味道,間接諭示了傾城的命運。不過我相信買票進場的觀眾應該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知道這個故事才對啊。難道有人是想看特洛伊如何反敗為勝才來的嗎?

總之,在整場電影中,每聽到一次主旋律我就要咕噥一次。直到最後火焚城滅,阿奇理斯死在帕理斯箭下,我才第一次真正感到音樂中不斷吟唱的哀痛。主題曲似乎不錯,但電影散場後我並沒有聽到完。(不過在美國看電影,字幕一定是播到結束的,至少我去的這家是。)

整體而言,這部片的配樂我並不十分喜歡。


‧關於其他


我很喜歡特洛伊中的服裝設計:披掛的布、印染、鎧甲、土耳其藍,把那個時代的風情整個從服裝中打造出來。戰士們的半長髮或長髮、短裙、長袍,真格兒是帥到不行啊!不過,當我們從電影院走出來之後,我不斷發表我對赫克托的愛好評論時,同學忽然說:

「我想你還是喜歡亞拉崗那一型勝過精靈王子那一型吧。」

我聞言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說:

「對啊,我想也是。」不過我會說,我喜歡赫克托更勝於亞拉崗啊。

我也很喜歡特洛伊城的造景,這或許稍稍彌補了我對特洛伊的遺憾:其實我一直非常喜歡「傾城之戀」這樣的意象,從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伊莉瓊森在《風之舞者》中那個被黑死病攫獲的城、一直到我在自己小說中寫出的傾城,或許因為現實中很難出現這麼毀滅性的意象,才讓我在小說中對「傾城」如此著迷、如此動容吧!

特洛伊在電影中是個美麗富饒的城,在現實中找不到的東西,人類都可以用自己的想像力重新還原,不管形式是電影、小說、或者其他。也許,這就是夢想的力量吧。


2004.5.17 續完


筋疲力竭備註:

聽英文聽的霧煞煞,被眾家影星刻意改變的口音和一堆希臘名字搞的七葷八素,事實上有不少對話都只能聽個大概意思,天殺的又沒有字幕(就算有大概也來不及看)。
有點令我沮喪啊,我看魔戒三時幾乎能懂百分之九十以上呢。

雖然很期待哈利波特三,但想到英式口音,嗯...




在電影之前有一堆預告片,在美國看電影似乎總是如此,不放個二十分鐘以上的預告片不罷休。
昨天的有:
Tom Hanks的 The Terminal(中文會不會譯為「機場」?還是「航廈歷險記」?算了,我缺乏翻譯的創意。)
Tom Hanks頗為搞笑地講著俄國腔英文。
The Notebook,不會想看的愛情文藝片。
Catwomen,一樣不會想看的動作片,很像蝙蝠俠的女生版。
瞞天過海第二集,很想看,可是預告片連一個電影畫面都沒出來,也夠鮮的了。
另外還有看到 Day after Tomorrow,災難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nging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